我國糧食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3年糧食產量達到13908億斤,比1949年增加1萬多億斤;糧食單產大幅提升,2023年全國糧食單產389.7公斤/畝,而1949年為68.6公斤/畝……
從這組數據可以窺見,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呈現出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實現了舉世矚目的跨越發展。這其中,作為農業大市的綿陽貢獻了哪些力量?
↑涪城區吳家鎮石洞河村,小麥收割
一粒良種
孕育增收新希望
金秋時節,記者走進江油市戰旗鎮白沙村看到,處處農機列陣,時值3400多畝水稻進入收割期。這其中,村里部分土地試種的水稻新品種——松香絲苗長勢喜人,長長的稻穗壓彎了腰,散發陣陣稻香。
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7月在四川考察時強調,要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加強良種和良田的配套,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
良種從何而來?十年磨一劍。
松香絲苗是市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歷經10年選育的最新水稻品種。“不僅產量高,我們這個新品種分蘗力較強,莖稈粗壯抗倒,后期落黃好。稻米品質達到部頒一級優米標準,它的米粒細長,外觀晶瑩剔透,米飯香味濃郁,具有泰米的香味。”市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長劉定友告訴記者,目前,該品種在參加四川省區試,預計2026年通過審定,審定后有望在全省適宜區域大面積推廣。
↑劉定友(左)在稻田查看作物長勢
市農科院作為全市唯一從事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和新技術研究推廣的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水稻研究成為院內最早的研究領域之一,始于1962年。
“水稻又是西南地區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作為農業科研單位,理所應當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水稻研究勢在必行。”劉定友感嘆說,從一開始的水稻材料收集、引種鑒定,再到“以育種為中心”,水稻研究所的科研工作經過了“由引種鑒定到自育品種,由協作研究變為主研課題,由常規育種到雜交優勢利用”的轉變。
經過多年的努力,研究所育成以Ⅱ優501、岡優725為代表的高產水稻品種和以宜香725、花優357、川優6139為代表的優質水稻品種63個;61個雜交水稻品種和親本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獲各級科研成果獎勵25項。
↑安州區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
而放眼全市,《綿陽市西部現代種業強市建設發展規劃(2021—2025年)》《關于促進全國種業強市建設的若干保障措施》《綿陽市加快全國種業強市建設的八條措施(暫行)》等政策和文件,構建起綿陽“1311”種業強市建設體系,為“良種”護航。
聚焦解決種源“卡脖子”問題,綿陽突破性農作物新品種年年捷報,截至目前,全市研發經國省審定(登記)的農作物新品種達到500余個。與此同時,綿陽的生豬、糧油、蔬菜三大優勢種業已成功躋身全省乃至全國的重要位置。
良田+良法
夯實糧倉有盼頭
“我們村地處芙蓉溪源頭,一直都有種植水稻的傳統。”江油市戰旗鎮白沙村黨委書記劉定木種植水稻已有20多個年頭,見證了水稻品種的更新換代。他說,村里選用的水稻品種一直都是全省的主推品種,2000年前,水稻畝產最多800斤,而且品質和抗病性不穩定,現在,水稻產量可以穩定在1000斤以上。
白沙村產量的提升一方面得益于品種的“更新換代”,另一方面,得益于近年來農業項目資金的支持,當地通過對田塊進行調整,使得田地更加適宜機械化作業,水稻播種收機械化率已經提升到95%。
↑江油市戰旗鎮白沙村,水稻收割
“對田塊進行調整”也就是打造良田,讓糧食種子有更優渥的生長環境。綿陽地處丘陵地區,與北方寬闊、平坦、集中的耕地不同,早年間,大多數土地分散、田塊碎片,近年來更是缺人耕種。2011年以來,綿陽響應國家號召,啟動高標準農田建設,逐步推進使得田塊平整、集中連片、宜機作業、能排能灌,以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全市累計實施項目526個,建成高標準農田425.9萬畝,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道路通達率達到90%以上,農業綜合機械化率提高10%以上。
良種有了良田——松香絲苗在村里的試種只是一小步。為了助力當地水稻高質量發展,市農科院在白沙村打造了水稻科技小院——通過開展新品種、新技術試驗,探索適宜本土的種稻新模式。小院將定期定量開展水稻輕簡化種植技術、綠色高產高效田間作業技術培訓和指導,為當地培養更多會種田、懂技術的“土專家”“田秀才”和水稻生產能手。
良法加持,糧食才“飄香”。近年來,綿陽加快農作物及畜禽水產品種改良、農產品品質提升、農業品牌打造,不斷拓寬綿陽農業綠色高效發展路徑,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升全產業鏈增值空間,越來越多的綿陽特色農產品走出綿陽、走出四川。
↑三臺國家區域畜禽(生豬)種業創新中心
當前,綿陽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已達97%以上,農業生產主推技術到位率達到95%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3.8%。2023年,綿陽全市糧食總產量達47.18億斤,創10年來新高。生豬出欄385.33萬頭,蔬菜、水果、肉蛋奶等重要農產品生產穩定、供應充足。近5年,綿陽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穩定在600萬畝、46億斤以上。
綿陽作為農業大市,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的重任。綿陽正錨定建設全國種業強市的目標,以實踐“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不斷夯實種業高質量發展之路,為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貢獻力量。
(涪江觀察記者 王何力 唐顯枚 文/圖 部分為視覺綿陽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