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區政務服務大廳服務窗口
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辦不成事”反映窗口
一站式服務中心為企業熱心服務
自助服務區內設施齊全
日前,綿陽科技城新區某餐飲店成為首個通過當地市級“名特優新”審核的園區個體工商戶。“這離不開新區對企業的走訪和指導。”該餐飲店負責人魯先生對新區的貼心服務贊不絕口。
這次“名特優新”申報領先一步,源于綿陽科技城新區市監分局協同政務服務中心、人社中心、稅務局、消防等相關部門開展的“萬人進萬企紓困促發展”企業走訪活動。
據了解,該項活動重點圍繞“全民講質量”、食品藥品安全、知識產權及公平競爭政策等內容,為轄區企業提供服務,全力紓難解困。自開展以來,已走訪企業178戶,解決各經營主體困難訴求40余條。
這樣的多部門聯合走訪解決企業訴求,只是新區用心用情為企業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新區如何出實招?
□鐘林
“管家”式服務 “贏商”功夫在日常
“王瀟:負責數字經濟產業園,服務企業70家,其中規上企業23家”“李智信:負責創新基地,服務企業90余家,規上企業40家”……在綿陽科技城新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辦公室里,粘貼著一份責任分工明細表,上面詳盡羅列著該部門企業服務專員的牽頭事項和近期企業服務重點工作清單,這是新區實行的“一企業一專員”制度,目的是精準高效解決企業困難訴求,把為企業服務變被動為主動。
這樣的主動服務,成效明顯。
11月13日,記者在綿陽科技城新區數字經濟產業園3號樓一樓看到,這里的辦公區正在緊鑼密鼓趕工期開展裝修工作,這是綿陽市奧派科技有限公司的新辦公地。
這家專業從事智能化設備制造、機器人集成應用、新工藝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原本在新區分別有兩處辦公場地,一處在數字經濟產業園11號樓用于日常辦公,一處在下沉廣場用于生產。
不久前,新區企業服務專員在走訪企業過程中,企業反饋入駐新區以來業務量不斷攀升,但原有的辦公場地不利于生產擴大,無法集中辦公也影響了運轉效率。在得知企業希望將辦公場地合二為一的需求后,新區及時研判,為企業成功協調到如今的新辦公場地。
“新辦公區完全滿足我們的生產發展需要,而且整個過程非常高效,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公司負責人透露,預計12月底裝修完畢就可以進行合并搬遷。
企業服務專員的工作遠不止于此。除了定期走訪企業,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和發展需求,還要為企業提供政策咨詢、項目申報、融資對接等全方位的支持。
新區意識到,“贏商”功夫在日常。從常態化開展政企面對面座談會,到企業服務專員的不定期走訪,這種“一對一”的“管家”式服務,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專家”式服務 提升企業獲得感
對一個地區來說,營商環境就是競爭力,標注著經濟發展的軟實力,企業的反應最直接。
不久前,新區企業四川長虹云數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賬上,收到了一筆20萬元的獎勵資金,備注為“2023年度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勵”。而兌現這項獎勵的撥付方式,則是源自新區的“免申即享”政策。
“我們不用自己去申請,不用提交各種證明材料,不用跑腿,公司賬戶上就能直接收到錢,真是特別省時省事又舒心。”公司負責人對這項政策高效落地贊不絕口。
“免申即享”即免予申請、直接享受,主要是通過減少企業申請交材料、填報信息等環節,讓符合條件的企業高效享受政策紅利。通過“免申即享”,能進一步減少企業享受政策的申報時間和人力成本。
近年來,新區樹牢“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理念,推動“人找政策”轉變為“政策找人”,實現惠企政策兌現公開透明、主動服務,已先后發布三批次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事項清單。截至目前,該清單包括44項,5000余家企業享受到政策直達紅利,兌現資金超3000萬元。
對企業來說,更好的營商環境也是實現降本增效的有效路徑。降低綜合成本,既要降低水電費、拿地成本、用工成本等顯性成本,也要降低政務服務、產業配套、物流運輸等隱性成本。
“以前,我們需要主動關注政策、及時申報。如今的‘送貨上門’讓我們真切感受到服務的用心用情。”長虹云數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為化解矛盾糾紛,進一步優化消費環境,新區還率先成立全國首個市場監管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同時,為提質企業落地服務成效,新區還長期開展“企業服務能力大提升”專題培訓、應知應會知識水平測試等,確保日常積累的扎實,用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行動,提升企業獲得感,形成人人、時時、處處皆重營商環境的好氛圍。
“全鏈”式服務 營造最優發展環境
近年來,新區通過激活科技創新資源,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實現了智能機器人、數字經濟、裝備制造、綠色環保等創新產業的高速發展。其中,以應用場景為牽引,為企業找技術、找資金、找市場、找銷路,開展“全鏈”式創新服務是一大亮點。
以智能機器人為例,目前,新區已引育人工智能機器人全產業鏈條企業50余家,在智能機器人的研發、生產、應用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產業集聚效應。
今年10月,新區智能機器人企業又添新“朋友”。
智能機器人所涉及的高性能和復雜結構零部件較多,若獨立開發、試驗,成本高、周期長。為補全中試服務快速成型能力,新區和安徽哈特三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項目合作協議,攜手共建中試快速成型服務中心和公共服務平臺。
“這將推動新區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鏈中試服務快速成型能力。”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試快速成型服務中心和公共服務平臺的打造,將為新區乃至整個綿陽的企業,提供從產品設計到原型驗證、從模具制造到產品試制的一站式定制化服務。
不僅為企業提供中試服務,新區也為企業謀銷路,拓展市場。
在新區,智能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已是百花齊放。綿陽它人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的清潔機器人走進了機場、醫院、園區;四川聲通玄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無人駕駛汽車除了穿梭于新區的各個街道,也駛進了仙海水利風景區;綿陽樂聚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的人形機器人被用作文明勸導員;綿陽市五八機器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四足仿生機器人參與消防演練、安保巡邏……以應用場景為牽引,新區不斷幫助企業鏈接更多有效資源,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務,支撐創新企業實現協同發展。
近年來,新區在產業培育發展過程中探索形成了“一個領軍團隊、一個研究院所、一個實訓基地、一只產業基金、一個產業園區”的“五個一”發展模式,以此創新實踐四鏈深度融合,從技術、市場、人才、資金等多個維度為企業提供全生態、全鏈條、全場景、全產業的服務保障,助力企業快速成長和發展。
如今,新區愈加優越的營商環境正如陽光雨露,吸引著各類企業、人才和資本近悅遠來。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