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菜籃子”,事關“大民生”。近段時間,綿陽各地氣溫逐漸下降,對蔬菜生長產生了一定影響,那么,綿陽市民的“菜籃子”供應保障如何?價格穩定嗎?11月27日一大早,記者走進全市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高水農產品批發市場一探究竟。
在高水農產品批發市場門口,滿載各類蔬菜的貨車正排隊進入市場,商戶們忙碌地下貨、分揀、上秤。青椒、紅椒、豌豆尖、大白菜、荷蘭豆、香菇、西紅柿等,品類豐富、儲備充足。
商戶文本云告訴記者,“雖然天氣比較冷了,但是我們這里貨源特別充足,像今天回來的蔬菜,有山東的、云南的、山西的,質量都很好也很新鮮,價格上也沒有特別大的波動。”
高水農副產品批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子程介紹:“過去10天,我們市場日均吞吐量在1500噸至2500噸之間,其中,從各地運送來的蔬菜大約在1000噸到1500噸。”為了確保供應穩定,市場采取了滾動儲備和銷售策略,將儲存銷售量的50%作為庫存。這樣一來,即便遇到極端天氣或特殊情況,也能迅速調動庫存,保障市民的“菜籃子”不受影響。
記者了解到,目前,批發端的蔬菜價格正常,且大部分蔬菜價格相比前段時間還有一定下降,個別品種如土豆、洋蔥等略有上漲,但都在正常范圍內。而在零售端,超市貨架、市場攤位上都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蔬菜,與前段時間相比,價格并無大的波動。
據了解,批發市場會實時監控市場交易數據和庫存數據,了解蔬菜的生產情況和運輸安排,一旦出現異常,就會及時聯系百余個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基地,組織備貨與調配,確保市場不缺貨、不斷貨,保障市民的果蔬供應。
(涪江觀察記者 彭雪 何茂松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