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城管大屏
綿陽新聞網訊 暴雨天氣,考驗城市的韌性和智慧。通過裝上“智慧大腦”,城市防汛更科學、更精準、更高效。
7月9日,在市住建委數字城管中心大廳里,10多名工作人員緊盯數字城管大屏,電腦另一端,顯示的是分布在城市大街小巷的1619組攝像頭,它們就像防汛指揮調度的“千里眼”,并搭建城市管理數字平臺,讓城市防汛變得“耳聰目明”。
在我市7月8日持續的暴雨中,工作人員遠程監控發現圣水南街口有積水后,迅速反饋至市政維護單位。幾分鐘后,市政工人到達現場拉起警戒線,并打開雨水箅子,1小時后,積水排除。工作人員遠程操作轉動球面監控,確認周邊無新的積水,和現場市政工人再次確認后,拆除警戒線,交通恢復。
同時,這套處置系統還配置了一位助手,一輛搭載360°智能視頻攝像頭和車載智能系統的AI視頻智能采集車,它能自動識別街道積水、樹木倒伏等情況,再傳回數字城管中心派單處置。
記者注意到,數字城管大屏上還能夠顯示積水點的水深。工作人員滾動鼠標,將畫面拉近,甚至能清楚辨別暴雨后井蓋是否蓋嚴實、有無裂縫,雨水箅子有沒有被垃圾堵住等細小變化。
一批智能井蓋也在發揮著作用。井蓋下方安裝有“芯片”——一個帶感應裝置拳頭大小的盒子,汛期井蓋損壞或井下積水發生內澇,“芯片”就會自動感應報警給后臺,市政工人立馬就能到現場進行處置。8日,游仙市政建設維護中心工程師向記者展示了這幾天手機上收到的短信,“三星路,52號井蓋,狀態異常,反轉152度,報警!”
智能井蓋還自帶三件“法寶”:一個水平陀螺儀,能敏銳捕捉井蓋是否傾覆側位;一個水浸傳感器,井下積水漫到一定高度,就會觸發報警感應;一個感光透鏡裝置,井蓋如有損壞,就能馬上感應到光照,并反饋數據。再通過數據定位反饋,市政工程師就能準確找到井蓋位置,解決井蓋受損,市政排水井淤堵、積水等問題。
暴雨來襲,洪峰過境,綿陽主要橋梁的情況又如何?
“綿陽城區北斗橋梁監測預警平臺在汛期發揮著重要作用。”市市政設施維護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平臺已將綿陽城區23座市政車行橋梁納入統一管理,通過衛星監測,鏈接物聯設備,實時監測位移、振動、撓度、裂縫等,并發出預警提示。橋梁管理者通過回傳數據和監控畫面,因水位上漲可能對橋梁產生的安全隱患作出科學預判和處置決策,為安全度汛提供支持。
最近兩年,綿陽在城市防汛中加大科技手段運用,探索構建監測、預警、處置一體化智慧管理系統,加快對街道、社區、橋梁、地下停車區等不同城市單元運行狀態下的實時感知與響應。除了上述智慧功能,還有城市照明遠程控制斷電處置、地下智慧停車場預警功能等,通過“科技+人工”一體化運行,讓防汛更智慧,城市更安全。(記者 蘭建春 唐韜 文/圖)
編輯:譚鵬